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  • Load image into Gallery viewer, 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  • Load image into Gallery viewer, 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  • Load image into Gallery viewer, 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  • Load image into Gallery viewer, 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  • Load image into Gallery viewer, 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
放手,不放任的教養

Vendor
方言文化
Regular price
$19.10
Sale price
$19.10
Regular price
Sold out
Unit price
per 

作者 Author: 平井信義
譯者/導讀 Translator: 郭欣怡

出版年月 Publish date: 2017-03

內容簡介

教養不是「管理技巧」!
  請停止過多命令,不出聲地守護

兒童學研究會長40年親身實踐
教出自主與好情緒的孩子
  
這些情況,爸媽最煩惱……
孩子情緒失控,無理取鬧時,該怎麼辦?
知道要有耐心,卻又破口大罵而後悔不已
想讓孩子自主學習,最後依舊忍不住出手幫忙
該嚴格管教,還是放手自由,哪一種比較好?
  
★教養不是「管理技巧」,管得越多,將來麻煩越大
很多爸媽都這樣「管教」小孩——
‧首先,是施以壓力的方式,最常出現的話便是:「不能這樣做!」、「我數到十,你再不做的話,就去罰站!」
‧其二,將管教責任推到別人身上,跟孩子講:「你這樣會被○○罵喔!」、「你那樣會被○○笑!」或者「這麼做會被爸爸罵喔!」
  
這種管教方式不僅讓孩子的「自發性」受到壓迫,同時也失去自我判斷力,只要少了大人的指示,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。此外,孩子還會過度在意他人評價,而不能按照自己想法行動。
  
★讀懂孩子各階段的行為模式,爸媽就不慌張!
小孩許多不當行為,總讓父母頭痛不已!斥責怕傷了孩子自尊、情感互動;視而不見又擔心會不會變本加厲、無法收拾?平井信義為日本知名兒童學研究會長,透過40年的親身實踐與觀察,發現許多孩子「調皮搗蛋」的行為,或是看似「叛逆不聽話」的舉動都是「正常發展」。
  
以下這些情境,爸媽們一定覺得似曾相識,究竟該如何解決呢?
  
<煩惱一>要孩子換衣服或收拾玩具,簡直比登天還難!
→可將命令式語句:「快來收玩具啊!」改為「來帶小熊先生回家睡覺囉!」此時,絕對不要因為孩子動作慢等理由而出手幫忙,假如受到太多協助可能會過度依賴大人,以後就算想自己來,也無法獨立完事。
  
<煩惱二>再三叮嚀這樣會受傷,那樣會打翻東西,但孩子就是講不聽!
→若是最後真的受傷或打翻東西,許多大人會說:「你看你看!叫你不要這樣了吧!」聽起來就像是「你活該!」更有爸媽會講:「自己做的事,自己收拾!」如此會讓孩子感到挫敗、自卑,因此絕對不能要求他們承受失敗的後果,反而要鼓勵孩子並且一同收拾殘局。
  
<煩惱三>性情多變,上一秒開心玩耍,下一秒翻臉不認人,是任性小霸王!
→即便大人立刻上前安撫,或大聲喝斥也無濟於事,反而容易讓孩子情緒更激動,最好的方法就是「放手」,在旁靜靜地看著,當他們情緒獲得疏解後,這樣的狀態便會消失。
  
<煩惱四>兄弟姊妹之間,總愛爭奪玩具,任何事情都可以吵,甚至出手!
→假如父母過度干涉,或輕率地斷定是哪一方的過錯時,會導致被責罵的孩子視對方為眼中釘,所以大人只要在旁守護,等待可能發生危險時再出手將他們分開。
  
這些都是「正常叛逆過程」,要是父母以命令口吻制止,他們會立刻以「不要」反擊。若又加以責罰,雖然孩子會漸漸順從,但同時也失去了「動力」。

 
書籍特色
‧兒童學研究會長40年親身實踐。
‧從行為模式,讀懂孩子各個階段。
‧以兒童心理學看出孩子真實想法,做出最適當的應對方式。

Customer Reviews

No reviews yet
0%
(0)
0%
(0)
0%
(0)
0%
(0)
0%
(0)